從網球選手到復健科醫師 凃俐雯送給運動愛好者的「肌筋膜終極指南」

「每次看到有運動愛好者,因為運動傷害而不得不停止運動,我都會覺得好可惜。」

投身醫界長達20年載,凃俐雯卻從未以醫師身分,看待每位前來求診的運動愛好者,正因為自己也熱愛運動,她深刻理解對於把運動當作生命的人而言,無法運動是一件多痛苦的事,那份焦慮與不安感,凃俐雯自己也經歷過。

從網球場到復健科診所,凃俐雯結合所學所得

談到與運動的不解之緣,畢業於長庚大學中醫系的凃俐雯笑說,「我大學是網球校隊,結果練習時肩膀脫臼,輾轉看復健科,從中學習到很多復健的觀念,後來也才產生靈感,想成為復健科醫師,把所學分享給更多也跟我一樣愛運動的人。」

「我一開始是念針傷科,也就是針灸加上傷科,跟我現在從事的治療運動傷害很像。」凃俐雯認為,過往的知識讓她更快速地上手關於「復健」這件事,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不小差異,「只是針傷科比較缺乏一些肌力訓練,或是藉由器具或動作來自我放鬆修復的觀念,而復健科、物理治療領域,就會比較多著墨於這塊。」

談及運動員受傷通病,凃俐雯指出,「運動員受傷原因,大多是『過於疲勞』、『強度太高』與『意外受傷』三個層面,受傷不會好的原因,通常都是因為太著急,沒有時間好好休息,結果反而徒增下一次受傷的風險。」

無法運動的苦悶,凃俐雯都懂

凃俐雯的職業生涯中,陪伴無數球類或是長跑運動員,走過漫長且艱辛的復健期,印象最深刻的,應該是倫敦奧運國手張嘉哲。張嘉哲2014年帶傷出戰丹麥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,導致脛後肌肌腱撕裂,手術後展開超過一年的復健期,最終於2015年底日本防府讀賣馬拉松跑出2小時26分14秒、男總第18名成績,正式宣布重返馬拉松賽道。

「嘉哲當初是用手掌的肌腱去做肌腱重建,因為肌腱重建的術後恢復期很漫長,重建後的肌肉筋膜會異常緊繃,想要把它訓練開來,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。」凃俐雯回憶道,「所以過程中我們透過一些注射、針灸與運動訓練,幫助他的腳踝恢復到原有靈活度,也很開心他最後成功康復,重返熟悉的賽道。」

休息,才能跑得更遠

除了頂尖跑者,凃俐雯也協助過很多熱愛跑步的素人跑者,包含月跑量超過500公里,被跑圈取了「五百真」綽號的知名素人跑者蔡佳真,「佳真屬於典型的累積性運動傷害,不管是距離、課表,都已經超過身體負荷,相信不少素人跑者,也都曾遭遇這樣的狀況,不小心月跑量就累積到300公里以上甚至更多。」

談到佳真的案例,凃俐雯表示,「她當時是肌腱發炎,這種通常就是長期過度訓練,慢性疲勞導致,治療過程就是要不斷跟她溝通,要減量,要休息,要改變訓練方式與強度,利用受傷休息的這段時間,去強化身體較弱的部分,未來才不會又受傷。」

分享治療菁英跑者以及素人運動員的過程中,凃俐雯都不斷強調「未來不要再受傷」的觀念,正因為她自己也是運動愛好者,所以她理解,因為受傷不能運動,是多麼讓人沮喪的一件事。

鼓勵運動愛好者,多方嘗試不設限

「肩膀脫臼後,我有好多年沒有打網球,我現在最常做的運動是游泳、腳踏車跟跑步,當初也是因為受傷,才逼迫自己去學習這些運動。」凃俐雯解釋道,「有了過去經驗,如今門診的時候,我都會盡量跟患者說,不能只會一個運動,這樣當你受傷不能從事這個運動時,你才可以繼續讓身體動下去。」

凃俐雯鼓勵大家,既然熱愛運動,就應該多方嘗試、不設限,凃俐雯笑說,自己就是靜不下來,「有一段時間我是練習皮拉提斯、拳擊、羽毛球等,現在則在學習西洋劍,每隔一段時間,我就想讓自己學習新的項目。」

凃俐雯想鼓勵每一位運動愛好者,受傷後可以換一個運動,不需要停止運動,「當初我完全不會游泳,從一開始1000公尺游55分鐘,到現在可以39分鐘。」她強調,最可怕的不是受傷,而是你停止運動。

多運動才不怕受傷!凃俐雯破解迷思

肌筋膜過於緊繃,通常是因為不動與老化造成的,所以如果逐漸老化、又變得不太動,這是最可怕的事情。「長時間沒有運動,肌筋膜會變得僵硬,筋膜線也會變得混亂,必須要不斷去動它,才能變得柔軟、順暢,所以很多人會問,『明明沒有很常去運動,為什麼越來越容易受傷?』,其實重點就在於:你沒有去運動,因為高強度運動與不運動的肌筋膜,都是容易受傷的。」

凃俐雯也把適度運動,比喻為對肌筋膜的保養,「按摩跟伸展都非常重要,但這些對於肌筋膜都屬於微量的刺激,如果你希望肌筋膜不只是有彈性,還要強壯的話,那就要加入運動,按摩、伸展與運動三方相互配合,才能讓肌筋膜變得健康,那不管是日常生活或者運動時的受傷風險都能夠降低許多。」

想送給每一位運動愛好者的「肌筋膜終極指南

凃俐雯本次設計線上課程「運動者的肌筋膜終極指南!由復健科醫師帶你破解身體保養秘笈」,初衷也是如此。

「我原本是想溝通給一般民眾,但我在設計課程過程中發現,運動者更需要這個課程,因為他們長時間的運動傷害,其實都可以透過這堂課程化解。」凃俐雯表示,「我常跟身邊的運動愛好者說,如果平時多預防運動傷害,就可以不用來找我了,我希望他們都可以具備這些基礎知識。」

「要怎麼樣讓運動生涯得以延續下去,是推出這堂課的主要目的。」

凃俐雯也說,「課程中,會教各位運動愛好者日常的保養方式,預防那些快要受傷的部位,雖然傷勢看似康復,但我們接下來,更要注重預防受傷的肌筋膜訓練,才可以防止下一次又受傷。」


想要長久運動,預防才是上策

許多人因為太熱愛運動,一不小心就忽略因疲勞造成的潛在受傷風險,凃俐雯認為,正因為生活中不能沒有運動,所以才要重視身體的恢復。

凃俐雯最後想說,「這堂課歡迎大家都來學習,但是運動者更需要看,因為我希望大家可以長久的運動下去,不要因為運動傷害而停止運動,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。」

延伸閱讀:

扁平足影響跑步表現嗎?復健科醫師破解迷思

筋膜沾黏怎麼辦?5 種筋膜放鬆方法有效改善不適

0
    0
    您目前選購的商品
    購物車目前沒商品唷!找商品